中國軸承鋼逆襲之路;打破歐美巨頭壟斷,日本老牌軸承企業都盜用
軸承鋼是用來制造滾珠、滾柱和軸承套圈的鋼。軸承鋼有高而均勻的硬度和耐磨性,以及高的彈性極限。對軸承鋼的化學成分的均勻性、非金屬夾雜物的含量和分布、碳化物的分布等要求都十分嚴格,是所有鋼鐵生產中要求最嚴格的鋼種之一。高鐵、大飛機、重載型武器等高端裝備上都有高端軸承的使用需求,而要滿足高端軸承在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等方面的要求,軸承材料的高質量和可靠性是決定性因素。
一個國家軸承的需求量與國民生產總值總是保持一定的關系,而軸承鋼的生產能力和水平又是軸承工業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因而,工業發達國家歷來都十分重視軸承鋼的生產、質量以及研發工作。
以前,高端軸承鋼的研發、制造與銷售一直被美國、瑞典等國家的軸承巨頭所壟斷,如何獲得純凈度高和均勻度好的頂級好鋼,一直是這些巨頭秘而不宣的核心技術,他們甚至從中國采購低端材質,最后加工成高端軸承,再以數十倍的價格賣到中國市場。
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軸承鋼產量高,但質量水平低,特別在高端軸承鋼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存在鋼中微量雜質元素含量偏高、氧含量水平高出國際先進水平兩三倍、鋼中碳化物形態均勻性差等問題。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中國已成為軸承鋼生產大國,攻克了諸多軸承鋼生產工藝中的難點問題,比如氧含量控制在小于5ppm的世界先進水平,掌握了其內在質量控制的核心技術。
此外,煉鋼過程中加入稀土,使原本優質的鋼變得更加“堅強”,是解決高端軸承用鋼的技術方向,這項技術原本是世界軸承巨頭們的核心秘密,現在也被中國的科研人員攻克,中國的科學家們將稀土軸承鋼中影響疲勞壽命的大尺寸夾雜物數量減少了50%。中國突破高端軸承鋼的核心機密,就是在煉鋼過程中加入了稀土,使原本優質的鋼材變得更加堅固。
西王特鋼與中科院金屬所合力打造的首批高端稀土軸承鋼,成功完成了西王特鋼生產的第一批高端稀土軸承鋼的試制工作,獲得突破性進展。而且西王特鋼成功生產出第一批高端稀土軸承鋼,其技術性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超過美國、歐洲的相關標準。
此前在軸承鋼領域,日本憑借技術上的優勢,的確做到了世界第一,所以就連歐美等國的企業都紛紛選擇進口日本軸承鋼或者成品軸承,在中國高鐵建設過程中,由于國產軸承難以滿足高鐵的安全需求,所以早期中國高鐵軸承也是選擇進口日本軸承,但這也讓中國意識到了在軸承技術領域的不足,想要突破軸承技術,那么必須先掌握軸承鋼技術,所以國內鋼鐵企業開始了對軸承鋼技術的攻克,負責生產軸承的企業也沒有落后,爭相想要研制出符合高鐵安全標志的軸承,逐漸國產軸承技術就這么提上去了。
看來如今中國軸承工藝已經不再落后于日本,并且可以滿足國內外的各種需求,盡管國產軸承已經縮小甚至追平了與國外軸承技術的差距,但中國軸承研制并沒有止步不前,在新材料軸承技術上,中國也開始大膽創新,比如新開發出了陶瓷軸承,對比傳統鋼制軸承,陶瓷軸承還具備更強的硬度以及耐腐蝕能力,可以用在特殊設備領域。
在龐大市場的驅動下,近些年來中國的軸承銷售量穩步增長,目前已經達到2800億元左右,但是中國的軸承市場僅占據世界總市場的10%,規模遠遠小于日本等其他國家,可見中國軸承還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